酒文化中,重要的不僅僅是它的禮節,酒的意義和作用更是使其能代代傳至今的重要之處,在我國古代,甚至是當今現代,酒桌上的禮儀一直都是需要我們繼承和發揚的精華,比如對長輩的尊敬,虛心請教的禮節,朋友之間的祝福等,不僅舉止端莊,行為得當,更要懂酒品,知酒禮。既然說到酒禮,那么其來源自然是必須要提及的,中國從古以來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
禮更是人們在社會生活的總準則、總規范。禮不僅僅只是一種單純的某個特定場景的行為束縛,在中國古代,最是講究禮的,大來說可以滲透到政治制度、小來說可以穿插于風俗習慣中,那就更不要說婚喪嫁娶中要注重的禮了。而酒通常就穿插于這些活動當中,更是某些場合必不可少的成分,也就有了酒禮之說。主要就是用來表示飲酒人中每個人身份,地位或者是長幼的不同,在古代更是象征著尊卑的不同,不同的場合所要注重的禮節甚至可以關乎性命。
一:古代酒禮
酒禮在酒席中處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古代,敬酒禮儀非常繁瑣、復雜,最講究敬酒的次數、快慢、先后。而且敬酒的開頭由誰來發起,怎樣去敬出這杯酒都是非常講究的,如果其中出現差錯,在現代會讓別人,特別是長者覺得你不懂尊重,不會做人,而在古代輕的很有可能撤職,重的可能丟其性命。還有只要是宴席或聚會,必然少不了酒,自古以來就是如此,更說明酒在筵席中不僅是樂,更是禮,美妙之處盡在其中。
古代飲酒也是很有講究,分別為拜、祭、啐、卒爵。就是先要作一個拜的動作,代表對他人的尊重;接著有意地將酒杯中的酒灑出一點在地上,表示感謝大地的生養之德;然后就是嘗一嘗酒的味道同時喝完后對其加以贊揚,令主人高興;最后整杯酒喝下。在酒宴上,主要講究兩個字,就是“酬”和“酢”,也就是主人與客人兩者關系中,互相敬酒時,對象不同的講究;敬酒時一般在最開始還要說上幾句敬酒辭,以此助興。
主人和來客一起飲酒時,需要對著互相拜。小輩在長輩面前飲酒,通常要先行一個跪拜禮,接著再坐到不是主位的地方,等長輩讓你可以飲酒后,小輩才可以喝。 就是放到現在來看,酒中的禮儀也是一點也不能含糊的,在重要的場合,酒禮做得是否到位,側面也是反應了你這個人是否有能力,有禮儀,懂尊重,特別是在長者,師者面前,禮儀到味了,才能讓人覺得你的優秀和得體。
每一場宴席里,東道主須給來客先斟酒,這里就講究首次斟時不要滿杯,若需要再次斟時,必須是對方杯中無酒或酒很少時才可繼續,而且其中必須要注意,不要將壺口對準客人,不要搖晃酒杯。作為長者的話,斟酒就不需要太頻繁。
二、古代酒道
敬酒也有次序,首先要向最尊貴的來者敬,然后才依次向其他客人敬,或直接向所有賓客敬,不分次序??腿嗽谥魅司淳仆旰笠惨没囟Y,先向主人敬后,再依次向其他人回敬。晚輩先向最年長者敬酒,再依次向其他長者和同輩敬酒。
主導本次宴席的人需要在飲酒前表達本次宴席的目的或者是向大家表達祝福等,以此來助興,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祝酒詞,在大型的宴席或是聚會中,首先應由發起者致詞,隨后由客人代表謝詞;二是祝酒詩詞,這在古代文人才子聚會時才可見的場面;三是祝酒歌,這種禮儀在我國古代的少數民族中是最能體現的,并且時至今日,很多少數民族依然都傳承著這種禮儀,不僅載歌載舞,歡樂非常,而且很能一下就調動氣氛。
結語
人無禮不成器,酒無禮不成意。任何事一旦有了它的道,便成了一種品味、一種情趣。酒也有道,也就是酒的一些事理。中國古代的酒道究其根本也就是兩個字,“中”與“和”。中,也就是說,不要嗜酒,有時不貪,無時不思。有酒,能喝就喝,喝個高興,但不可貪,飲而不過。和,即是說要溫和,不偏不倚,喝了要像沒有喝過一樣,也就是說,喝酒不可亂性,不可在飲酒過后連自己姓甚名誰都不清楚,更不可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不要影響自己的正常思維與舉止。
總的來說,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今,大家對酒道的理解不僅要著眼于喝時以及喝過之后的表現,而且還要懂得在飲酒時所要注意的一切事項。所以才說普通人喝酒講究的就是喝酒,而真正的君子喝酒講究的是酒禮,只有禮到,意到,并且讓對方當大家感到非常舒適,這就是酒道的基本原則。
上一篇: 中國醬香型白酒文化